close

         『地基主』有人稱”地靈公或地龍公”為自然神,為一家建物的宅基而已,又稱為「宅基神」。所謂地基主,即先住該宅的守護先魂。地基主都無神像,但家家都會祭拜。若地基主作祟,就會使居住者家庭不合睦,甚至使居住者不平安、影響財運與事業、造成不順狀況。

一般民間於遷入宅時  拜地基主之外,每年節日也要祭拜地基主,以示尊重感恩。

          有些地區則與拜福德正神相同土地公一般,每月初二、十六都祭拜地基主。或有節日時再祭拜.敬拜之供桌不要太高 據了解地基主身材較為矮小

        全國走透透,大概只有在阿里山的奮起湖火車站邊土地公廟,看到比土地公廟小一號的「地基主」廟,而由廟的結構看,它比「土地公」廟還古老。

        您知道「地基主」是何方神聖,拜「地基主」在中國閩、粵是沒有這種習俗,是台灣特有的風俗,「地基主」民間如此說法,有人說是比「土地公」小一階的「土地公仔」,有的說是一個家的「土地守護神」。以上兩個也都對,但不具體,正確是,我們是在拜賜給予我們這塊土地的先民,也就是這塊土地的原來土地主人及主人的守護神(阿里祖)。

為什麼,拜「地基主」要在廚房呢?

鄉、市、鎮、村,里為什麼沒有看到它公眾的廟宇呢?

原因

        一、台灣先民經過漢化後,去除原有信仰,部份改信基督教;而大部份隨漢人改信佛、道教,而原來「平埔族」祭祀的神祇予以「隱形化」。

        二、廚房是我們吃飯解決三餐的地方,它可是非常神聖的地方,漢人又有拜明察民間是非的「灶王爺」習俗,一同共享人間煙火最適宜。

        照漢人拜神的風俗,把祖先守護神改移到廚房,以示不「背祖」(拜地基主只有供品,沒有漢人象徵性的神像、文字、牌位),由三月節(清明節)、七月半(普渡)、冬至(平埔祖祖神生日)

然後過年、中秋、端午、元宵也都有祭拜地基主

地基主怎麼拜呢?


準備飯菜:五味飯(就是簡單的日常飯菜,家裡有什麼就拜什麼,就是有菜有飯有即可)、茶或酒三杯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碗筷兩付。

有人家用拜祖先的分一點或早上拜神明的牲禮切盤就可以拜囉

因為一般家庭在拜地基主的日子也都有拜神明跟祖先,地基主是擺最後的

準備金紙:地基主金、刈金大小各一支或二支(也有人用小銀一支.)

拜拜時間:在過午時以後太陽下山前祭拜即可.

拜拜位置: 在房子後方 朝前面方向祭拜即可.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按房屋隔局有人在廚房朝前門方向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有些人在後門外朝屋內各地習慣不同

部份資料來源參考http://www.chi-san-chi.com/2culture/db/jun_e/landlord.html

 

 購物車-2.gif - 手機版QR-code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紙最金迷 的頭像
    紙最金迷

    紙最金迷的部落格

    紙最金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